為因應長照2.0服務人力嚴重不足問題,康寧大學
昨天(13日)與財團法人台北市私立愛愛院、財團法人大樹社會福利基金會與詠靜護理之家等機構,簽署產學合作意向書儀式,共同培育國內需求迫切的長期健康照護服務人員。
為解決國內長照人力不足問題,康寧大學於106學年度設立長期照護學系,是國內第一所將預防失能、協助自立支援、能力回復導入課程的學系。該系教授的專業不僅包括連續性健康照護概念,範圍也跨越醫療與社會服務領域,目的在使培育的學康寧大學生兼具照顧服務、照護管理及機構管理等多元能力與專長。
為了使學生在校學習時,就能夠與產業界無縫接軌,康寧大學長照系除了規劃一般長照課程,也特別在校內開設樂活據點,一方面讓學生學習第一手的健康照護技能,另一方面讓社區長者也能享受到照護的服務,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,也兼顧社區服務。
為擴大學習網與合作對象,康寧大學先前已分別與天晟醫院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、國防醫學院、新光醫院等簽定產學研究合作意向書,昨天進一步與財團法人台北市私立愛愛院、財團法人大樹社會福利基金會與、詠靜護理之家等機構簽署產學合作意向書。期能擴展學生實習場域與視野,紮紮實實培育出優質多元之長照專才,善盡社會責任共創長照新世代。
 
感覺不到痛 為何關節卻早已嚴重變形?
根據統計,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盛行率0.4%,全台有10萬名病友。但國外研究統計逾54%的患者並未按時用藥,釀關節嚴重變形風險。醫師提醒,類風溼性關節炎即使不疼痛,但關節骨頭仍會持續發炎和腐蝕,提醒患者切勿自行停藥,應與醫師討論適宜用藥。
今年65歲的范女士,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超過30年,初期到處求神問卜、練氣功、看中醫和針灸仍未見好轉,就醫輾轉20年才確診,關節早已變形,先後歷經10多次關節手術,又擔心消炎止痛藥物引發腸胃、腎臟等副作用停藥3年,連呼吸都會痛,無法說話、正常進食和刷牙,恢復正常用藥治療後病況才好轉,又能親手替家人編織愛心毛衣實現夢想。
振興醫院一般內科兼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指出,國外統計發現,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54.1%並未按時用藥,其中21.6%是因不相信治療或對疾病感到沮喪故意不服藥,甚至因疼痛感不再後擅自停藥,一回到診間後關節早已變形。
林孝義說,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,與遺傳、康寧大學感染等致病因子有關,會出現紅腫熱痛、早晨關節僵硬等症狀,必須長期服藥但卻無法治癒,症狀嚴重的患者骨頭如同蟲在啃食,慢慢吃掉關節後嚴重變形。統計顯示,有40%的患者希望病情穩定、關節不痛;50%嚮往能正常生活、步行和旅遊。
林孝義提醒,當民眾關節疼痛,出現紅腫熱痛、早晨關節僵硬等症狀持續6周以上,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,應盡快就醫。
- Oct 05 Sat 2019 16:15
NASA將派無人機 登陸土星最大衛星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