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醫療、公共衛生、科技進步,全球食物產量提升之故,自1900年開始,人類的平均壽命就延長了一倍之多。但依據義大利科學家在[科學]期刊上的研究顯示,人們應該還可以活更久。
羅馬大學的人口學家芭比博士說:[我們人類的壽命還沒有達到生理上的極限。目前人類的最高壽命紀錄是21年前的一位法國女士所創下,她活了122歲。目前沒有人可以超越。
2016年時,一群科學家認為人人工植牙類的最長壽命應該是115歲,這位法國女士已經超過人類的最長壽命。但這個論點遭到很多科學家質疑,認為他們的研究資料不過確實,數據也有錯誤。
事實上,想研究人類可以活多久的科學家都遭到很多統計學上的挑戰。第一,沒有太多人活得特別久,而且長壽的人常常忘記自己的歲數了。因此,科學家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歲植牙過程數的真實性。
芭比博士和她的團隊蒐集了義大利3836位長壽長者的資料。當然,在人口資料中,死亡率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攀升,但芭比博士活動假牙卻發現在年紀特別年長的義大利人身上,卻發現死亡率停止攀升了,死亡率變成平行一條線。大概在105歲開始的年長者的死亡率並沒有增加。因此,這群研究者推測,人類還沒有達到可以存活的年歲的極限。
植牙是缺牙重建很穩定的替代品,根據文獻統計,10年有高達95%存活率,20年約80%存活率。全口植牙要長久穩定的植牙,就需要穩定的骨頭地基。就像蓋房子一樣,有穩定的地基支撐,才能蓋摩天大樓。依照骨頭缺損型態有不同養成骨頭時間。水平補骨約需要4-6個月。垂直補骨需要9-12個月才能重建回來,鼻竇增高術補骨需要6-9個月時間。全口重建這段時間需要避免壓迫到傷口,導致骨粉塌陷,骨粉就像鷹架一樣能撐住空間,讓自己骨頭有時間慢慢長入缺損的地區。當骨頭重建回來後,還需要等待植體與骨頭接觸變硬成熟,稱做「骨整合」,通常需要3-6個月時間,也常需要補皮、補肉加強外殼保護。牙醫是精密醫療,口腔重建相當耗時耗精神,對醫師和患者來說都是勞民傷財。因此,平日有好的口腔照護的習慣,遠比事後補救來得重要。每日至少兩次刷牙清潔(例如: 貝氏刷牙),電動牙刷也適合搭配使用,幫助您的寶貝牙齒更容易被清潔。除此之外,定期洗牙檢查,塗氟都是很好保養牙齒的方式。市面上也有許多廠牌漱口水及含氟牙膏都可以搭配使用。特別需要注意,大多數齲齒都是都鄰接面蛀牙,牙縫都要特別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清潔,牙橋則需要超級牙線繞過牙橋底部清潔(例如: Superfloss),才能讓您的牙齒長治久安。
但也有學者認為芭比博士的研究樣本數太少,只限於義大利的年長者,這樣的資訊並不完備。此外,死亡率沒有攀升並不代表未來不會攀升。但也有學者持反對意見,認為芭比博士的研究[新穎並有趣]!
這項研究並沒有解釋為何到了高齡,人類的死亡率反而沒有上升。一項有可能的原因是因為有些人的基因比較脆弱,有些人的基因卻比較堅強。
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的解釋。漢奇米博士認為,隨著年齡的增長,人類的細胞受損度就越高。我們只能修復部分的細胞,但是人類的身體會隨年歲,慢慢地越來越脆弱。但在長壽的人身上,可能他們生活簡單,受損細胞較少,少到身體可以慢慢復原這些受損細胞的程度。儘台北植牙管這只是漢奇米博士的推測,但他認為可以找到證據證明他的理論。
雖然人工植牙優點很多,穩固的人工牙根可增加舒適感,有很好的咀爵力,根據過果臨床經驗,只要做好口腔保健其實植牙壽命平均可達20年,游惠捷列出日常生活中有3點必須要達成:
一、定期回診要記得:有植牙過的朋友一定有印象,醫師會請你定期回診來照X光片,原因就是因為要確認人工牙根和骨頭周邊狀況,以確保有達到當初理想中的效果。
二、硬的食物要少吃:大家現在容易吃飯吃的匆忙,一不小心咬到太硬的食物可能就導致牙齒駕崩了。因此像是骨頭海鮮硬殼、冰塊等都要盡量避開去咬。
三、用心清潔不能少:除了早晚刷牙、使用牙線外,因為植牙後的牙體和縫隙會比較大,也可以使用牙間刷、沖牙機來輔助清潔唷。如果沒有做好清潔,導致植牙附近細菌堆積,就可能造成所謂的 「植體周圍黏膜炎」、再嚴重一些甚至還會導致「植體周圍炎」,因此絕對別忘記清潔的重要性。